同系列其他相关课程
叨叨夜话1:西门子挑战赛及校企联盟探索
西门子挑战赛
西门子挑战赛距从创办之初就致力于成为传统教育与工制造人才需求的桥梁,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从学生将来职业角度出发,让学生获取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中国传统教育偏向知识传授,而工业领域则更更多以能力为导向来评判人的技能水平。西门子挑战赛希望通过技能比赛把工业界需求引导到教育界,让学生和老师了解更多职业道路上的软性,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校企联盟
校企联盟是今年的尝试,中国教育没有双面制,希望能通过大赛做桥梁让学校和企业进行对接。通过走访几百家企业,了解到国企有很多领导有意识但推行较慢,民企相对意识比较薄弱,对人才储备和人才管理更新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缺什么人就去招的阶段,没有正确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观念。大赛就是希望能够让企业和学校进一步融合,从细小的点出发,一步步积累促使企业进行人才培养。
叨叨夜话2:工程师教育与工程师培养
德国工程教育的三大特点
,德国工程教育对产业界的响应非常快并强调持续改进。工业4.0中国前几年很热,德国不是很热,但是他的教育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教育,而且已经开课了,正在培养相关人才。
第二,德国工程教育特别务实,一堂课教育的知识点可能只有一个,但特别注重能力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多来源于实践,老师只是教练,通过实践来学习掌握知识。中国在这方面教育更多的是传授前人的经验,主要是理解、记忆,将来有经验处理。所以德国的教育是前向思维教育。
第三,德国教学工具非常简单,很多教学的工具都需要学生自己来打磨。德国人认为先进工具只是缩短了产品的时间提高了质量,而教给学生是更多的要你去创造制作。
学校和老师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
1、学校、老师要有危机感,有了危机感才会开始去改变,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学校要去了解企业,要有服务意识,教育是为企业服务的。
3、学校做位布道者,需要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
4、学校要务实,更多从实际出发
和德国对比,老师也需要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掌握,以教练的职责去培养学生,同时关注自身的软性的条件培养,沟通、管理、素养等等。
叨叨夜话3:未来工程师画像及其成长路径
未来工程师画像
大赛一直强调工程教育,大赛出口的也是工程师,一直以来对技能型人才关注的并不多,我们关注的是工程师。从国家来说,更希望培养和人沟通的工程师与整个产线和系统沟通的工程师,这也是工程师未来的挑战。希望从这些方面来做培养而不仅仅是设备的工程师,而是全方位的工程师。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产品的定义能力很薄弱,能不能把需求进行产品定义非常关键。
1、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要有技术背景,要有敏感的从市场获取商机的能力,而且把商机转化为产品,带领研发团队将产品制造出来。这个对人才要求会比较高,我们只有有了大批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促进产品的发展。
2、产品出来了我们能不能大规模的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端。如何批量、大规模保证质量就需要大量的工程师,能够非常严谨的把工作执行完,可重复、可拷贝、可追溯、可升级等等,完成持续的迭代。
产品的定义端和大规模生产端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大赛也是盯着这两端。
未来工程师的职业建议
首先要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精于一个领域;
然后要与人打交道的软实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服务价值意识;
再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系统的思考问题,有更大的战略思维,才能获得比较好发展。
看完张贝克先生对中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呢?
全部课程(共3课时)
目前没有资料信息
敬请期待
0
共0人评价
内容实用:
通俗易懂:
逻辑清晰:
敬请期待